进入夏季三伏天,骄阳似火,烈日当头,室外的温度有时高达40多摄氏度,人们更喜欢待在有空调的室内,享受空调带来的丝丝凉爽,愉快的工作和生活。但在日常使用空调的过程中,人们却未察觉,身边一直潜藏着一位“隐形的杀手”,一直在静静的注视着吹空调的人们,藏器于身,伺机而动。
这位“隐形的杀手”,就是大家俗称的“空调病”。提到“空调病”,它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,而是由于使用空调的方法不当,而出现的各种疾病症状的统称,如头晕、头疼、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喷嚏、咳嗽、咳痰、喉咙不适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四肢酸痛、关节疼痛等多种症状。
然而,“空调病”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呢?
将“空调病“的各类症状进行梳理,我们发现其主要包含三方面的症状,有感冒(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喷嚏、咳嗽、咳痰、喉咙不适等)、着凉(腹泻、关节酸痛等)和缺氧(头晕、头疼等)。
提到感冒,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,即过冷或过热的风等外部环境刺激(术语为风寒暑湿燥火热),会造成人们出现感冒症状。而西医将感冒成因归于多种感冒病毒(如呼吸道合胞病毒、鼻病毒、腺病毒、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),即由于空调室内感冒病毒的滋生和传播,会造成人们出现感冒症状。因而,我们可以将感冒症状的出现,归因于空调温度设置不当、衣服增减不及时、缺少通风换气。
提到着凉,小编认为,由于在空调室内外温差过大,人体在室内和室外环境快速切换(突然进屋或突然出门),会对人体的皮肤和呼吸器官(如鼻腔)突然收到寒冷和炎热的环境刺激,引起腹泻、鼻塞、流鼻涕和关节酸痛等症状。故而,可将着凉归因于空调温度设置不当、衣服增减不及时。
提到缺氧,小编认为,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时间在封闭的空调室内工作和生活,很少开窗换气,造成室内空气长期循环和滞留,加上有时室内人员过多,耗氧过多,会造成缺氧的情况,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。因而,可将缺氧归因于缺少通风换气。
综上所述,我们会发现,造成“空调病“的成因,主要是三点,即空调温度设置不当、衣物增减不及时和缺少通风换气。
知道了“空调病“的成因,预防”空调病“就变得简单多了。
首先,要设置合理的空调使用温度。在夏季,厂家普遍建议室内温度恒定在26℃左右,因为人体在夏季的舒适温度区间在24-28℃。
其次,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着凉。尤其是从热气腾腾的户外回到凉爽的室内时,人们往往大汗淋漓,要及时擦干汗水,更换衣物,避免直吹冷风。而在夜晚时,不要贪凉,手脚要盖好被子。
最后,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更新室内空气,避免病毒和有害微生物在室内的大量滋生和传播。疫情期间,国家一直鼓励人们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也是因为这样做,可以极大地降低病毒在室内的大量滋生和传播,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。
总之,在炎热的夏天,大家要注意预防“空调病“,通过设置合理的使用温度,及时增减衣物和时常通风换气,做到合理使用空调,才能愉快的度过每一个炎炎夏日。